出版资讯

01
Jul
2015

湖南文艺出版社长篇小说《英雄地》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    作者:

  

 

  5月18日,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协军事委员会、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刘克中长篇小说《英雄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孟祥林,总政艺术局副局长彭建渝,济南军区政治部理论研究室主任包振惠,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柳建伟,中南传媒副总经理刘清华以及贺绍俊、白烨等近三十位文学评论家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规格之高,让一进会场的李敬泽连呼意外:“我今天一进会议室就被惊住了,阵容强大,说明了《英雄地》的分量。”但研讨会最受关注的,不在于它的规格,而在于它为整个文坛和我们当下世俗生活提供的艺术和精神价值的启示。

  《英雄地》寄托的的理想主义有其深厚的现实基础

  《英雄地》的主人公戈向东,一个曾经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战斗英雄,成为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亿万富豪后,还能否坚守当初在战场上对战友许下的诺言?

  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认为,戈向东是这部作品中一个有独创性的塑造,在人性碰撞或者搏杀的复杂情况下,依然保持不背叛承诺的精神坚守,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脊梁。这是我们在阅读《英雄地》认识戈向东的意义所在。

  把战场上的舍生忘死和商海中的利益至上,放在一部作中来探讨,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柳建伟赞赏作家的勇气,“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英勇的行为”。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何向阳也肯定了作家的探索: “《英雄地》有一个让人震撼的地方,就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对我们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有很大的启发性。”

  《诗刊》副主编李少君出生在军人家庭,他对于《英雄地》的价值冲突感同身受:“对父辈的价值观,对中国人应该恪守基本价值,基本的理念有一种坚持,我被打动了。”

  中国作协创研部创研处处长李东华对作者的写作姿态表达了敬意:“我觉得戈向东这个人,即便在当下,是有现实基础的。《英雄地》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它保留了一种精神,向我们证明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着一群像戈向东这样怀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人,在当下依旧绵延不决的事实。”

  “80后”的年轻文学评论者们毫不避讳地表达了他们对《英雄地》的喜爱之情,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助理研究员岳雯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人物一进入到当代,就毫无魅力可言,过于消极和否定的描写,让我们觉得现实生活乏味得不值一过。”

  而对于大家在戈向东这个人物上的争议,她还提出发人深省的困惑:“可能像我们‘80后’这一代人,属于价值观没有定型的一代,经常在摇摆,有时候真的挺困惑的,难道我们传统价值观真的不可能在这个时代,不可能在这个所谓商业时代获得应有的地位,或者秉承这样的价值观,就是不可能获得所谓的成功吗?”

  岳雯的困惑不只是文学作品的困惑,不只是年轻人的困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价值困惑。作为军人、作家、“70后”,刘克中也带着同样的困惑,不过最后他毅然决然地塑造了戈向东,把一个战争英雄和经济英雄有力地焊接到了一起,在经济至上还是英雄至上的选择中,他认为我们这个社会还是需要播种繁衍“诚信”的力量。

  《英雄地》:极力寻找英雄主义的当下书写

  戈向东这个人物是当下文学作品中鲜有的,而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集“战争英雄”和“商业英雄”于一体的人物。

  基于这一点,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陵对《英雄地》深表赞赏。“小说《英雄地》是一部具有传奇性的作品,它努力将战争时代的英雄与商业时代的英雄合二为一,化身为小说的主人公。情节的传奇性非常强,张力十足,对读者而言好看、具有可读性。在传奇性的打造上,小说一方面写了以戈向东为代表的所谓时代的精神传奇,后来更是发展为理想主义的传奇;另一方面则写了以周海龙为代表的商业时代欲望、人性的堕落为标志的,可以说也是一个向下的传奇。”

  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认为,在现实的商业时代,这两种人物都基本可以认为是英雄,而小说两大主要人物——戈向东、周海龙以各自的姿态对这两种传奇进行了鲜明的阐释,使得作品具有层次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挖掘。

  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贺绍俊提出,文学作品塑造什么样的英雄,宣扬什么样的英雄观,也是考验作家怎么面对社会的问题,《英雄地》旗帜鲜明地倡扬了诚信的价值观。

  《新华文摘》副主编陈汉萍说:“在这样一个世俗化的时代,需要怎么样的英雄,如何塑造新时期的英雄形象,确实是军旅作家所面临的难题。对此,小说《英雄地》做了非常可贵的探索。”

  面对英雄主义日渐丧失主场的阅读现实,面对现实军事文学中严重匮乏的英雄进行时书写,刘克中在《英雄地》里极力寻找英雄主义的当下书写,通过藏底气、接地气的表达方式靠近读者,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英雄地》流畅的叙事增强了文本可读性

  在《英雄地》研讨会上,许多评论家表示:“《英雄地》是一部可读性强又有泪点的长篇小说”。”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孟祥林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工作需要,我会阅读各种各样的书,但《英雄地》是我自觉的阅读选择。拿到书后,一夜就完了,感觉到它是一本特别好看的书。”许多评论家们也纷纷透露,他们是一口气读完《英雄地》的。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白烨是去上海出差时在飞机上看的,看到一段他直擦眼泪,“旁边一个人老看我,说什么书,让你看得流泪了。”白烨说,自己都感到十分好奇,“读到这个细节不知不觉就被感动了。”那一段写的是丁敏慧和戈睿俩人姐弟相认的时候,拥抱着说,“不管我们父亲今后会怎么样,我们都不要改变对他的爱。”在白烨看来,作品不断传递那种超越生死和血缘的爱,让人非常感动。

  但过于顺滑的阅读是否削弱了文本的文学力量?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表示,“作家似乎在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故事传递他的表达,这样的结果,是迫使你接受主人公所进行的一切理所当然的合理性。这是一个作家的力量,这样的文本体验似乎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和创新。”但从小说主题伦理意义上讲,是一种对照性叙述,以战争和我们现在正常的生活,以及现实和历史一种强烈的对照,凸显我们现在生活在意义和道德层面上的混乱。“但是因为前面讲的过程的忽略,所以这种对照最终显得有一些突兀,有一些简单,有一些缺乏力量感。”

  对此,作者刘克中解释:“我在纯文学写作和类型化写作之间找一种互补的可能。”

  诚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围绕《英雄地》的种种争议,一千个读者也有一千种答案。但不管怎么样,世界上任何一部经典文学作品,都是充满着对祖国、对人类的具有大爱情怀的作品,没有一部宣传狭隘思想情感的作品能进入经典之列,真善美是一切艺术流传下去的永恒主题。

  刘克中在《英雄地》中把最具人性开掘度的“战场”和“商海”交融在一起,他不只构筑了一个地产高地,也开辟了一个精神高地,他用充满戏剧张力的写法讲述了一个地道的中国故事,传递了坚持诚信坚守承诺、弘扬英雄主义的精神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说到:“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如果说“文化是有灵魂的故乡”,那么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对于“诚信”、“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民族永恒的追求。无疑,《英雄地》追求的是高贵而慈悲,辽阔而深沉的价值理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