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14
Jul
2017

中南传媒究竟做了什么?竟然上了《焦点访谈》?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作者:匿名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古人对书的追求,而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读一本好书依旧是精神世界美妙的邂逅。”这是7月13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开篇词,也是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及旗下众多出版机构一直坚守的理念。
    “一本本好书,既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更是出版人的慧眼识珠。那么,这些书是怎么诞生的?它的背后都有哪些故事?”节目从中南传媒出版的几个重点产品及相应的出版机构展开。

     学术出版——编有价值的书

  《走向世界丛书》是中南传媒近年来出品的众多“大书”之一,由著名出版家、文学史家,岳麓书社原总编辑钟叔河先生任主编,历经37年编辑,收书65种,多达1400多万字,展现了早期中国人走向世界、认识世界、记录世界、接纳世界的艰难历程。 上世纪80年代,这套书先后出版了35种共10册,轰动一时,还得到了钱钟书先生生平唯一一次主动作序。该书原本计划再编辑出版65种,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能够面世。直到2013年,事隔30年后,岳麓书社开启了续编计划。这并不是一套大众畅销书,所需编辑时间较长,可以预见其市场效益并不会太好,然而,岳麓书社依然决定不计成本地将其出版。

   30余年之后,在主编钟叔河已80多岁高龄,当时编辑团队大多都已退休之际,这部书的编辑出版重任落到了岳麓书社鄢蕾和其他年轻编辑的身上,巧合的是,鄢蕾的父亲鄢琨正是当年参与那10册初编版的编辑之一。批注、校对、索引、译名翻译,工作琐碎,但鄢蕾同其父亲一样,潜心钻研古文,从接手续编到最终出版,整整四年时光。对于一名图书编辑来说,书出出来,才是价值的体现,才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但像“走向世界丛书”这样的大部头书,如何才能让编辑踏踏实实全身心投入?依靠的正是岳麓书社以及所属中南传媒内部根深蒂固的“编有价值的书,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理念。  

    中南传媒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出版社编精品,一方面,在集团层面设立重大出版工程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资金配套,两次运用上市超募资金给出版社资金补充,支持出版社做强做精图书。另一方面,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中南传媒建立了差异化考核体系,突出社会效益考核,对出版社利润年增长率考核目标降到了2%左右,一些出版社甚至可以零利润增长。正因为这样,中南传媒才能够打造《湖湘文库》《延安文艺大系》《历代辞赋总汇》《走向世界丛书》等这样一批有集成意义的重点文化工程书目,获得的各种出版奖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大众出版——原创是核心竞争力

   今年1月,中南传媒旗下湖南文艺出版社(简称“湖南文艺社”)出版了大型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书中全面、深度展现了著名杂交水稻科学家袁隆平人生世界、科学世界、精神世界。

   当时,市场上同时期已经有二十多本关于袁隆平的书,湖南文艺社为什么要在这样的时候出这样一本书?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四个字——“坚持原创”。这一本报告文学并非编辑整理而成,而是一本原创报告文学。从立项,到约稿,期间不断沟通,作家实地采访,反复核实考证,长达四年多的原创过程并不容易,和编辑现有版本相比,市场风险也大很多,但是,湖南文艺社依然选择了做原创。该书中,有袁隆平青年时代刻骨铭心的初恋,有团队探索的艰辛和喜悦,有杂交水稻科学探索历程的第一次公开,有转基因疑云的辨析与厘清。而最后的市场反应也表明,这样一部包含着心血的原创报告文学,广受读者欢迎,首次印刷的34000册销售一空,后加印6000册,并得到了文学界、科学界的一致高度评价。

    文学,是湖南文艺社的立社之本;原创,是其核心竞争力。坚持原创文学,培育原创作家,是湖南文艺社的重要发展战略,该社也被称为“南中国原创文学基地”,从这个基地中,孵化出了大量畅销书,销售额以年均28%的速率递增。“原创之春”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打造的原创品牌,出版了上百部原创精品,成功发布和推介过《青瓷》《红袖》《大清相国》《机器》《命运》《活着之上》等一批畅销和获奖图书,聚拢了众多一线名家,已成全国出版界和阅读界的风向标,这些原创精品虽题材不同,形式不同,但都关乎人民和时代。

  教育出版——以教育信息化服务全球

   无论是出好书,还是推原创,当下出版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来自于互联网数字化的冲击。纸质书的读者在慢慢减少,数字化浅阅读行为在增多,如何把读者留住,如何把读者吸引到书面前,是摆在出版机构面前的一大难题。中南传媒旗下的出版社纷纷在数字化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四大名著的每一个章节旁印上二维码,读者只需扫一扫就可以听到来自于国内名家的精彩演绎;而在教辅书上,每一题后的二维码都对应了生动的解题方法。

    中南传媒旗下湖南教育出版社(简称“湖南教育社”),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达到让教育更轻松、学习更高效的目标。“贝壳网”就是该社旗下的出版数字融合平台,可以通过在线测评系统,将学生按照系统成绩分成不同层次,同时为每个层次生成相对应的个性化教案,从而提供更快速、高效的课后辅导与教学解决方案;还能提供与教材精准配套的备课资源,由专业学科编辑按课标要求筛选,“一课一网”的资源封装形式全流程覆盖课前备课、课中教学和课后拓展所有相关教学资源,极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湖南教育社拥有30多年教育出版底蕴及全国市场3000万教材教辅用户,如何将这样庞大的用户基础,转化为数字资源的用户主体?贝壳网的尝试给出了答案。通过贝壳网的平台,湖南教育出版社已将一些重点图书品种进行了数字化内容转化,以二维码为入口,用精准优质的数字资源支撑并丰富原有教材教辅,实现传统出版物的富媒体升级。

   “一百多年前,中国知识分子带着好奇的眼光去探寻世界,把西方的文明引入中国,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一本本来自中国的图书也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除了传统的版权贸易,中南传媒还开创出了一种对外传播的新模式。”如,去年7月中南传媒为南苏丹印制的第一车课本到达南苏丹。印制课本,只是中南传媒对南苏丹综合性教育援外项目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而正在筹划中的,还有组织全国最好的教师团队为南苏丹的小学英语、数学和科学三个科目量身打造成体系的教材。

  出镜原因——编辑好书,传承文明

    而《焦点访谈》聚焦中南传媒想要探讨的最核心的问题,恐怕是:“对于一个上百亿规模的大型企业来说,是选择专业发展还是多元发展,是世界上所有大企业的难题,究竟要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也是众多出版机构,特别是大型出版集团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

   中南传媒经过反复论证,依然决定选择以出版为核心,严格控制在文化传媒产业领域的发展战略,坚守出版主业,无论是资金,还是投资项目都向出版主业倾斜,而在内部管理上,不论是鼓励潜心编巨著,还是激励原创,或者是融合发展,都以编辑好书为导向。

   这样的坚守主业,带来的是中南传媒利润年均增长近20%,市值居出版上市公司首位,连续9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南传媒连续九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源于其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始终坚守出版主业。坚守出版主业,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深耕文化传媒产业;需要推进资源聚焦,把资金和项目向主业集中;需要强化统筹引导,对导向管理、内部资源进行整体安排。这么看,做好主业并不容易,需要耐心、恒心和信心。但只有把主业做好,才能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才能更好地传承文明、传播科学、传输正能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恐怕这就是中南传媒出现在央视荧幕的核心原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