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29
Jun
2015

湖南美术出版社:坚守理想,创新模式

来源:《出版人》杂志    作者:

  湖南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湘美社”)正从一个传统出版单位逐步转型升级为集出版与展览、艺术品收藏与经营、艺术衍生品开发于一体的艺术传媒综合体。

  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于湘美社而言是收获的一年,该社倾力打造的《黄永玉全集》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黄永玉全集》销售码洋已近千万元,相关图书在展览期间平均每天也有1万多元的销售码洋。可以说“黄永玉”已成为湘美社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潜心做类似《黄永玉全集》这样的传世图书,是湘美社多年来的传统。在打造精品之外,湘美社还持续巩固和扩大美术教育图书板块,延伸开发美术教辅产品和书法教育产品,不断调整大众美术板块的产品结构,鼓励做好书、出慢书、造精品长销书,强化优势品牌。在此基础上,发展数字出版和多元化经营,以艺术数字资源库为基础,打造美术、书法教育云平台和艺术品在线资源管理平台,将湘美社从一个传统出版单位逐步转型升级为集出版与展览、艺术品收藏与经营、艺术衍生品开发于一体的艺术传媒综合体。

  守好立身之本

  目前,教材仍是不少出版社的主要经济支柱,湘美社也是一样。湖南美术出版社总经理李小山对《出版人》表示:“出版高层次、高品质的教材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如今,湘美版的《美术》教材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李小山介绍:“我社的教材出版初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87年,我们推出了湖南省《美术》教材,这一先发优势为以后的教材出版打下了基础。”2001年新课改,湘美版《美术》教材成为第一批通过国家审定的全国性教材。在地方出版社中,率先实现美术教材从地方突围走向了全国。

  2014年是美术新课标教材的推广年,市场面临重新洗牌。为确保湘美版教材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李小山表示:“我们要把美术教材工作做细、做全,既要保证省内教材的使用比例和份额,也要积极配合新教材公司在全国教材业务的开展,提供专家培训等售后服务,维护既有的份额,并进一步扩大战果。”

  在李小山看来,湘美版美术教材之所以能够走向全国,并且成为湘美社的核心品牌,靠的是专业精神。“我们不仅仅是教材的出版者,也是研发者,我们要求每个编辑都要成为教材专家、教研专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提供更高的品质、更好的服务才是唯一的出路。”

  垒筑传世丰碑

  湘美社的发展史,也是由一部又一部传世精品图书累积而成的。从《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作品全集》《湖南民间美术全集》《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到《齐白石全集》《吴冠中全集》,再到去年推出的《黄永玉全集》,可以说,湘美社素来有集中力量做“大书”的传统。这些精品图书已成为湘美社的核心优质资源,甚至是“人无我有”的独家资源。

  在国家“十二五”重点工程中,湘美社有12部书列入国家重点工程,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美术类出版社前列。 “继《黄永玉全集》之后,我社即将完成《鲁迅藏外国版画全集》《中国油画500年》《百年中国艺术史(1900—2000)》等多部‘十二五’重点图书的出版工作。”李小山说。

  这些即将问市的重头图书中,《鲁迅藏外国版画全集》共分为5卷,收录了鲁迅先生直接购买或从国外代购的2000余幅外国版画原拓精品,版画作者涉及欧美、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305位画家。更具价值的是,鲁迅收藏的这些外国版画绝大部分没有面世过,此次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另一个大项目《百年中国艺术史(1900-2000)》则从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五个方面入手,全面地介绍了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状况。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五卷本带有学术独立性和原创性的史学著作,可以补充其他断代和其他单独门类艺术史的写作空缺。

  据李小山介绍:“对于这些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图书,我们采取分年次、按步骤的运作模式。因为这些书编辑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不少图书需要3年〜5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为保证项目更好地开展,我们还积极争取国家和湖南省内的资金支持,以减少风险。” 为了保证出版社对内容的掌控,湘美社在运作重大项目时,充分借鉴影视领域的经验,引入“制片人”制度。出版社充当“制片人”投入资金、人力,协调控制项目整体运作,并拥有该项目的全部知识产权,此举对于今后基于这些内容进行产业延伸有着重要意义。

  打造独有品牌

  “前些年,我们在美术专业之外,向其他门类做了一些尝试,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从2012年开始,我们提出回归专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围绕‘回归专业、强化品牌’的目标,进行了调整。”李小山表示,湘美社正在收缩战线,努力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

  据记者了解,湘美社2013年的出书品种预计比2012年有所减少。这一调整十分吻合李小山提出的发展思路:将很多既不能带来社会效益,也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又与美术社的品牌没有多少关联的图书砍掉,减少库存压力。李小山认为,按照湘美社目前的编辑和营销能力,每年的出版品种应该控制在500左右。

  在“回归专业、强化品牌”的目标指导下,湘美社陆续出版了《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经典碑帖集字创作蓝本系列》等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图书,策划推出了“洋葱头乐学会”这一教辅品牌。“洋葱头乐学会”,从标识设计、内容融合等方面做了统一规划,着力搭建一个以图书为核心的品牌生态圈。去年“洋葱头乐学会”旗下的8条教辅产品线的销售码洋达1.07亿元,已成为湘美社的一个知名品牌。

  近年来,湘美社也注重细分领域的开发。2000年后,湘美社开始涉足收藏图书板块,并从2010年持续领跑这一细分市场。其推出的《古董拍卖年鉴》作为这类图书的开创者,一直被市场竞相模仿。

  在李小山看来:“品牌应该能持续批量地生产,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春色满园花竞放’。”为了更好地树立自身品牌,他要求编辑部门建立起“书系”的概念,图书、书系、子板块和出版社品牌之间,应该是点、线、面、团的关系。

  革新商业模式

  随着图书销售渠道的转变和数字出版的冲击,传统出版产业链下端的风险逐渐转移到了出版社。这一转变逼迫出版社必须在商业模式上探索出新路。去年下半年,李小山让办公室给每个员工发了一本雅昌老总万捷的书——《进化的力量》,发动全社学习雅昌如何从一家印刷企业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布局艺术全产业链的文化王国。“我认为,未来商业模式的竞争,主要是平台的竞争,雅昌的成功和可怕之处就在他们搭建起了一个平台生态圈,并将美术出版社也裹挟其中。所以,为了今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进行产业升级。”李小山对《出版人》表示。

  根据李小山的布局,湘美社首先要以美术馆为核心做好服务平台。湘美社要想做“艺术家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就要像艺术经纪人一样服务于艺术家、经营艺术家。而美术馆可以承载展览、作品推广、艺术品收藏等诸多功能,是出版社革新商业模式的重要一环。目前,湘美社下属的长沙美仑美术馆、北京圣之空间、深圳观澜版画艺术馆均已升级改造完成,北中南三地的美术馆将形成一个联动平台,实现1+1+1>3的效应。

  为了适应数字出版的潮流,湘美社提出了以“艺术步行街”为核心的数字出版平台。目前,其中的“艺术数字资源库”项目正稳步推进,将社内的图片数据进行数字化存储,为以后进行产品开发夯实基础。湘美社与天闻数媒、文化部文化共享工程合作开发的“数字美育馆”二期工程也在进行中。未来,“艺术步行街”后续还会做在线艺术品交易、在线展览项目和书法、美术教育培训等。

  建立以直销渠道为核心的分销平台被李小山认为是未来湘美社商业模式转型的又一重要举措。目前,湘美社在营销方面已经有了诸多尝试:设立了400统一销售电话,开设了直营淘宝店。眼下,湘美社正在依托三家美术馆和其他有战略合作关系的艺术机构,拓展专有渠道。为了推销高端图书,湘美社还在积极寻求和高档会所、拍卖会、艺术机构等书业外的渠道合作,拓宽图书销售网络。

  未来,湘美社将继续秉承“回归主业”的发展思路,巩固已有优势,树立起极具湘美特色的品牌,继续在美术出版社中做领跑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