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9
Jun
2015

教育出版数字化的中国实践

来源:    作者:

  谈及教育数字化的大势,教育部电子书包项目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院长祝智庭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是从网上下载的吗?妈妈说不是,你是我生出来的。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新的文化,与我们这一代会用网络、会用计算机的‘数字移民’不一样,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数字化环境中,从小就会用网络、会使用电子产品,他们是‘数字土著’。没有电子课本怎么行”祝智庭指出,这是一种无法阻挡的发展形势,因此,我国也积极地推进电子课本、电子书包的应用。

  据祝智庭介绍,由全国信标委电子书标准工作组联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委会成立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正在进行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技术标准的研制,为行业梳理模板。

  “电子课本一方面要考虑阅读特性,另一方面要考虑教学特性,要具有这两方面的共同特征。”祝智庭表示,在标准制定中首先要根据数字化教育的需要建立功能框架:第一个层次,在离线的状态下设置哪些功能,如传统的课本教学;第二个层次是在线时,可以进行哪些拓展服务,如拓展阅读;第三个层次是怎么利用广泛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正式的学习,如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互动社区。

  祝智庭指出,下一步还要考虑电子课本的“脸面”问题,实现从纸质课本到电子课本的转化。“把课本电子化以后,要加入很多新特征,比如一些数字化的工具和服务元素,在‘版面’上还要加上行为元素,哪些内容可以是动态的,可以进行选择、填空等互动。现在我们做电子课本主要考虑两个层面,一是表征层面,它的内容要素是什么、相互间的结构和关系是什么;二是表现层面,用什么样的媒介、在什么终端上进行多态的呈现。”祝智庭还强调,电子课本标准必须与电子书包标准相配套,电子书包系统框架标准解决了概念的统一和系统构建之间的耦合性问题。

  祝智庭表示,电子课本标准专题组成立一年多来,目前在信息模型规范、内容包装规范和实践指南上已有所进展,正在进行技术验证阶段。“标准制定过程是公正公开的,需要全行业的广泛参与、协商协调,既要竞争也要合作,希望全行业‘内和外争’,争取3年内打造出真正的国家标准,在国际上也能形成中国标准。”

  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怎么走?

  作为三大国家级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之一,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教育出版集团”)整合了中国最优秀的教育出版资源,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集团所属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及语文出版社近年来在数字出版方面也多有探索。

  “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出版商的定位应转型为服务商,要围绕着个性化的教学需求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于春迟指出,目前,根据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教育水平,比较可行的方法是用“纸质教材+适量数字内容”,前者可以满足共同需求,通过后者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而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要分两步走。于春迟表示,第一个阶段是“课程出版+科研服务”。

  课程出版是指个性化的教材、教案、教师培训、分享、咨询服务等。其中,个性化教材就是在纸质教材基础上增加教师为学生选择的适量的数字内容,通过文字、音视频内容丰富教学;同时要为老师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分享是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学生间分享、师生间还是老师之间的分享。这一点出版商不可忽视。”于春迟说。而科研服务主要是为老师查阅学术资料、发表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便利,在这方面,人教社和高教社一直在尝试。

  第二个阶段就是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阶段。“教育服务的核心资源之一就是便于老师检索和组织教学内容的资源库。要让老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搜索,可以将课程材料与其他资源完美结合在一起,轻松定制自己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而对学生来说,整个教育服务的核心是测评体系的建设。”于春迟指出,通过测试和检验,学生能准确地获知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通过与之相关联的学习平台,学生就可以获得针对性的学习方案,经过学习—检验—解决问题不断地反复循环,学生就可以不断进步。但目前还没有一套跟课标、课程体系相关的测评系统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赢得了市场。

  “人教社去年就发布了在线学习平台人教学习网,面向老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教学资源和服务,当然这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于春迟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