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9
Jun
2015

精细化会给出版业带来大生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

  对于中国出版业而言,2013年是一个平淡而困惑的年份。这一年里,标志性的出版物不多,标志性的出版事件不多。传统的纸本书出版还在下滑,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依旧模糊,国民阅读还难说活跃。

  此外,实体书店生存艰难。很多书店的销售业绩依然下滑,有的书店因为图书销售业绩差,缩小了图书卖场的面积,余下来的空间被派作他用,甚至有的变成了酒廊;有的书店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只好关张。在实体书店乏善可陈的同时,网络书店增长幅度也不大,尽管一再说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形成了多大的冲击,但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严重。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纸本书市场总体上正在萎缩。

  这样的现实对出版社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出版社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一是大都缩小了印量,出版社宁愿增加印制成本,也不敢在印数上冒险;二是出版社大都不愿花重金去抢夺畅销书选题;三是很多出版社在选题方向上做了调整,纷纷进入成长性较好的出版领域,如少儿书出版领域就因为参与者日众而渐渐成为红海;四是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热衷于政府埋单的出版工程,做这类书,赚钱不一定多,但起码不会赔钱;五是出版社在营销上的投入明显不如往常,以至于有些书城在找出版社做活动,应该理解出版社,在市场普遍低迷的时候,营销投入大了,又不知道能不能回收,少做当然是正常的。

  出版社日子难过,并不是指全部的出版社,有些出版社相对以前日子更好过了,它们是那些品牌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在读者那里的认知度高,读者在选择图书时,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品牌社的产品。同时,这些品牌社往往编辑力量雄厚,策划能力强,它们产品的品质确实越来越好,更多地受到读者青睐也是自然的。于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出现了:大的品牌出版社越来越强,而小的没什么品牌书可言的出版社则越来越弱。大的品牌出版社的越来越强不只因为市场,还有政府资源也更多地向它们倾斜,它们确实更有能力承接政府工程。就是在数字出版领域,也是大的出版社有能力、有机会,而小的出版社很难有大的作为。原因是,大的出版社手中的数字版权资源多,平台运作能力和合作谈判能力都远远强于小社。另外,在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还不明晰的今天,数字出版是“富人”的事业,这里所谓的富人,指的是自身有财力或能拿到政府扶持基金的出版社,当然这也是大社。未来,小型出版机构的命运可能是不乐观的,合并到大的出版社里去,也许是小型出版社最美好的结局。

  纸本书的市场不理想,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的不清晰,让出版业确实感受到了冬之将至的丝丝凉意。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谋求生存和发展,出版社必须在经营和管理上多下功夫。其实,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出版业,早就遭遇了我们今天遇到的困境。多年前,日本就出版了《出版大崩溃》之类的书,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版业还在,还有生机和活力。这说明,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精细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中国的出版业不但可以生存,还可以发展。特别是城镇化、新的计划生育等政策的逐步实施,都会给困惑的出版业带来很大的生机。

Baidu
map